电话:0371-80963966
手机:18137139885
地址:郑州航海东路1394号富田财富广场1号楼11层1111号
|
中医埋线疗法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穴位埋线疗法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感染、硬结、淤青、红肿、麻胀、疼痛、化脓、溃疡等,并针对各种不良反应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认为不良反应的产生主要与医师操作不当、患者的个人体质及埋线材料的选择有关, 所以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临床规范操作,注重穴位埋线疗法的禁忌证与慎用证,一旦发生不良反应,需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 穴位埋线疗法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入有关穴位,通过多种因素的复合性刺激,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减少患者服药的剂量及频率等优点。但在埋线过程中由于术者操作不规范或者患者自身对埋入的线体不耐受,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现将这些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由于患者对外科缝线的排异,致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出现体温升高,或局部发热的症状。处理方法:①可针刺大椎、合谷、曲池等退热要穴,达到退热的目的,也可局部取穴,缓解局部发热的现象。一般针刺3~5次后可明显退热。当体温轻度升高,出现低热现象或埋线处温度稍高时,可在针刺的同时给予患者退热药和抗生素。当体温极度升高出现持续高热时,应及时降温并由外科医生去除体内的外科缝线。②抗过敏治疗:首先停止埋线,予以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等)治疗。数日后若未再出现过敏反应,可减少激素的用量或停止激素的使用。 表现为发热、全身感染症状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增高,皮肤损伤(红肿热痛、皮下结节及溃疡、周围炎性反应、皮肤破溃后流红黄色血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细菌及真菌)。处理方法:首先停止埋线,予以抗炎治疗以缓解症状及控制感染,首选抗生素治疗。 埋线部位出现硬结,触之质硬,压痛明显,皮温高,皮色暗红,局部脓肿波动感明显,脓肿切开可见暗绿色或淡黄色液体。一般由于外科缝线埋入穴位时未成线状、卷曲成团或由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处理方法:口服连翘败毒丸,脓肿处外敷复方化毒膏,病程进一步加重时可予以朱红膏纱条换药治疗,而后采用负压吸引疗法(VSD),切开引流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直至伤口结痂愈合。对于局部形成的硬结,采用针刺法中的扬刺、围刺的方法,直接对硬结的部位针刺,加速硬结的吸收。 由于埋线时尚未避开动、静脉及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受损,出现皮下渗血,也可由出血后按压力度不够而导致。处理方法:对于局部淤青,可采取物理疗法———先冷敷后热敷。在6h之内采用冷敷,将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于局部,每隔1~3分钟更换1次,持 续15~20分钟;也可用冰袋裹上毛巾敷于局部,要注意避免冻伤。一般在24h之后进行热敷,可用热毛巾热敷,也可用热水袋灌装热水裹上毛巾敷于患处,注意避免过热所引起的烫伤。淤青无需做特殊的处理,采用上述方法后即可消退。 某些患者自觉酸麻胀痛,此为行针后正常的得气感觉,属于正 常 现 象,1周左右会自愈,不必行过多的处理。异常的麻胀感觉指麻胀持续出现超过7d,是由于针刺部位离神经较近,刺激了神经所导致。处理方法:轻度不良反应,红肿较轻,可采取按揉埋线穴位的方式,促使外科缝线在体内的吸收及位置的改变,减少对神经的刺激,使麻胀感觉得以减轻。中度不良反应,一般继发于硬结,出现红肿、疼痛及发热,给予局部热敷,反复穿刺引流及相应的抗感染处理。西医疗法为在早期进行病原学检查,采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重度不良反应,继发于红肿之后,出现热痛,疼痛持续7d以上,表 明 外科缝线在筋膜、肌腱或血管处,亦可采用按揉的方式使外科缝线的位置发生改变。此阶段较严重可采用外科手术切开,彻底排液,清除坏死组织后采用负压吸引疗法。以上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均可口服营养神经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B12等。中医治疗可采取在红肿部位的周围进行围刺或刺络放血,亦可采用艾条灸的方法使肿胀消退。 埋线处局部肿胀并出现皮色暗红、皮温高、局部疼痛等明显的炎性反应,针刺埋线部位可有灰黄色或黄白色浓稠样液体流出,若处之不当,可进一步形成败血症,出现高热、皮疹、关节痛、肝脾肿大、神志改变、休克等更加危急证候,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命。处理方法:可对埋线处反复穿刺引流,同时给予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及抗生素口服或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可先用三棱针或手术刀切开化脓部位,先排脓,待脓液排除后,在局部用2.5mL注射器抽取下列药物:地塞米松2mg(0.5 mL),庆大霉素8万U(1mL),当归注射液1mL,直接注射到化脓的穴位,一般每个部位注射3个点位,每穴0.5mL,如此操作3~5次可使化脓消退,缓解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 溃疡呈渐变过程,埋线处局部可见红肿,触之发硬,逐渐形成红色硬结,表面无破溃,而后硬结逐渐变软,触之可有波动感。此时有皮疹形成,针刺挑破皮疹后,可有淡红色液体流 出,皮疹破溃后形成大小、深浅不一且基底不平的溃疡面,溃疡面可见潮红湿润及黄色脓性分泌物,周围可见浸润性红晕,触之发硬。处理方法:应给予外科手术切开,清除坏死组织,排除脓液及其他脓性分泌物后,在创伤处填塞凡士林油纱、无菌纱布及弹力绷带包扎或是采用负压吸引疗法(VSD),直至伤口结痂愈合或肉芽组织生长。除此之外,可使患者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或抗炎药物,外用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进一步促进伤口愈合。 晕针的表现为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严重者出现晕厥。根据临床实践认为,多数患者晕针的主要原因为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嘈杂、空腹或者身体不适,故应该在安静的环境,患者身体状态良好、精神放松的情况下给予针刺,尤其是初次就诊的患者应做好埋线治疗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医生应严密关注患者的状态,若出现晕针的表现,应立即停止针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强刺激水沟、百会、内关、涌泉、关元等穴位,待苏醒后卧床休息,并饮用温水。 |